环保督查真正打开危废空间,谁将是行业龙头领袖?

2019-04-12 15:27:08 huajie 1094

1.环保欠债严重,未来空间广阔

1.1环保行业细分领域众多

按照处理的污染物的形态不同,环保行业可以分为水处理、固废、大气以及监测领域,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厂、河道治理、工业污水等,固废的子行业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危废、土壤等,大气主要包括火电以及非电领域的脱硫脱硝治理。

而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环保和工业环保,市政环保主要是政府付费,而工业环保是工商企业付费,由于工业污染物含量复杂,工业环保的技术难度相比市政环保要高。

1.2 严控减排,加大治理

我国主要的企业集中在市政环保领域,我国的环保领域投资额为9219.8亿,占GDP的比重为1.24%,环保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过去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是随着未来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环保领域投资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 的比例达 1%~1.5%时,可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 2%~3%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发达国家在20世纪 70年代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已达2%,《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 年,我国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例不低于3.5%,环保投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 危废行业需求有巨大增长空间

2.1危废行业空间与环保力度高度相关

危废,顾名思义是危险废弃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国内危废的范围还是亿列入危废名录的品类为主。

我国目前共46个类别,共479种危废,主要包括贵金属、废酸废碱、农药等危害物,涉及到45个行业,从危废的危害性来讲,危废主要是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最主要的是毒性,共440种。

危废主要是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随着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的经济发展,危废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环境统计年报》,2016年我国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相比2011年复合增长率为9.28%,我国同期产值的增长率则相对较小。


从上图可以看出,危废的产生量与工业的增加值不完全一致,工业增加值相对平稳,而危废的增加量则跳跃性较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环保统计口径的变化,可以看到,危废产生量在2011年和2016两次快速增长,2011年的增长是因为统计量从10kg下降到了1kg,2016年是扩大了危废的种类,从400种扩大到了479种。

二是环保督查更加严格,我国危废属于企业自行申报的方法,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存在不报、少报的情况,2016年我国开始了中央环保督查,严格的环保审查增加了统计的危废产量。因此我国危废的处理需求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改而变化,未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国内危废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2.2 传统制造业为危废产生的主力军

从危废产生的行业来看,我国危废的产生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有色、造纸等传统行业,除采矿外,该类行业中小企业众多,利润规模小,且化工类的危废种类众多,处理技术难度高,因此偷排现象比较严重,随着近年来化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产品价格的上涨,制造类企业将有动力及能力增加环保支出。


从产生的种类来看,主要是无机氰化物,占比达到50%,其它较多的包括金属冶炼废物、石棉废物等,不同危废处理方式不同。


2.3 危废处理复杂,技术要求高

根据危废中所含物质的种类不同,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综合利用及处置,危废综合利用指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即资源化处理;危废处置指将危险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危险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中,所消纳危险废物的量,即无害化处理。

从具体的处理技术来看,危废的处理方式与一般固废大同小异,资源化的主要方法是干法及湿法,无害化的主要是填埋、焚烧等,部分危废也会资源化处置之后再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资源化的处置方式是从危废产生企业购买危废,通过提取其中的贵重金属赚取利润,该类公司大部分为危废产生企业的相关公司,毛利率较低,大约在30%左右。

无害化的处置是向危废产生企业收取垃圾处理费,毛利率较高,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物化、水泥窑协同处置等,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受到众多关注,各个企业纷纷布局,例如海螺水泥协同东江环保开启水泥窑协同处理危废业务。


2.4 危废空间推测

由于资源化利用有利可图,因此企业倾向于可以资源化的自行处理,而无害化则交由其它机构处理,但是无害化的处理费用较高,因此在无害化方面存在企业漏报、少报的情况。我们判断企业上报的数据较真实产生的危废的数量偏低,以下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推测我国危废的实际产生量:

(1)国内外对比法

2016年我国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产生的总固体废弃物为30.9亿吨,危废占固废的比重为1.7%,而对比韩国为4%、日本为5%,英国为10%,如果以均值6%测算,我国的危废产生量约为1.85亿吨。


(2)历史其它数据

国家统计局每十年做一次全面的污染源普查,上一次普查是2007年,历时两年,新一轮的普查于2017年启动,从2007年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来看,大部分污染物数量均高于环保部统计的数据,当年工业危废的产生量为4573万吨,而同期的环保部的数据为1079万吨,若以环保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以我国近年来工业增长率计算(不变价),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我国工业危废的产生量约为1.13亿吨。


从推测的数据来看,国内危废的实际产生量大大高于生态环境部统计的数据,未来随着国家对环境的进一步重视,我们预计危废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我们以我国危废产生量不增加,仅仅计算环保督查带来的市场空间,我们预计2020年市场空间约为1620亿元,到2025年市场空间约为2651亿元。


3. 环保季度及标准的提升释放行业空间

3.1 危废政策更新慢,执行程度差

关于危废,我国有较为完备的系列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类的国家级法规到环保部、发改委制定的部门政策,各地政府对危废也有相关的规定,但是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各地政策不统一、政策的更新不及时,以较为核心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为例,该政策制定时间为2004年,与现在的危废行业发展情况有些不符,也间接导致了行业的一些问题,同时由于政策的更新较慢,导致行业的发展是跳跃式,连续性较差。


由于前几年由于执法力度的缺失,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尤其是危废行业,出现了毒大米、毒跑道等恶性事件,甚至众多上市公司都因为危废问题受到处罚。


根据2016年12月,“两高”出台的关于《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涉及入刑的条款,大部分与危废直接相关,在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18个行为中,9条与危废直接相关。


3.2环保督查空前严厉

3.2.1 中央环保督查覆盖面广 、处罚力度大

2015 年 7 月中央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把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 2016 年开始,在河北省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中央分 4 批对各省市党委、政府开展环保督察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环保督察执法力度逐步趋严,罚款从第一批的1.98亿元上升到第四批的4.66亿元。截 至 9 月 15 日,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举报,立案处罚9181家,罚款4.66亿元;立案侦查297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人;约谈4210人,问责5763人。


四批的中央环保督查,处理环保案件近十万起,立案处罚2.69万起,问责1.7万人,罚款12.64亿元,极大的增加了环境违法的成本。

3.2.2 “清废2018”打开固废空间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重点关注了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情况,5月9日,生态环境部启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即“清废行动2018”。

该专项行动从5月9日开始至6月底结束。生态环境部从全国抽调执法骨干力量组成150个组,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全面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改进展情况,直至全部整改完成。

从通报结果来看,经过现场核发发现1308个存在问题,占比最多的是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如建筑和生活垃圾混合 345个,建筑垃圾339个,一般工业固废253个,生活垃圾164个,砂石及粘土149个,危废58个,危废占比为4.43%。


借鉴“清废行动2018”的成果,参考中央环保督查的经验,生态环境部可能于2019年-2020年开始全国督查,届时将进一步打开危废行业的发展空间。

3.3危废标准有提升空间

除了加强环保督查以外,列入危废目录的污染物数量也有可能增加,目前我国危废是学习欧洲的模式,危废名录中的污染物有479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欧盟共20大类,每一大类又根据生产工艺及不同工艺过程的废物和所含物质成分划分为839种废物,俄罗斯联邦则有802种废物。

而美国的危险废物更多,高达926种,其中列表危险废物486种,特殊危险废物440种。


4.供给错位,产能释放困难

4.1供给管制严格,产能利用率极低

对危废巨大的处理需求促使我国危废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尤其是在2014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从环保部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危废处理率较高,2016年的危废处理量为4430万吨,处理率高达82.85%。


但是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危废处理大部分是资源化的处理,无害化处理较少,且资源化的比例在降低,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存在偷排的现象。

从供给方式来看,我国危废也是属于高度管制的方式,我国危废行业采用核准许可证的方式,核准许可证包括处理范围及核准产能,根据《危废许可证管理办法》,危废资质的审批权在各省级环保厅。

截止2016年底,我国各省市颁发的危废许可证共2195份,相比2006年,数量增长149%, 2016年危废仅增加161张。


从核准规模来看,危废核准规模为6471万吨,其中资源化占比在70%以上,近几年增速变慢,从各省来看,危废的产生量与核准量基本匹配,核准数量较多的是浙江、山东及江苏。


虽然核准产能足以覆盖环保部披露的危废统计量,但是与推测的数据相差较大,同时,危废专业化公司的处理率低且持续下滑,2016年产能利用率仅25.17%。


4.2 行业格局“小、乱、散”

从企业数量来看,2017年我国危废处理企业有1809家,其中处理规模在2万吨以下的企业高达1210家,大部分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处理规模在25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25家。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容易出现处理不彻底,从而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


从牌照来看,处理资质在10种以下的企业数占比为62.3%,而在25种以上的仅有1%,牌照的发放制约了龙头公司的产生。

除小企业众多外,危废行业龙头公司的市占率也是非常低,前十大公司的产能规模不足10 %,危废处置行业的龙头公司分别为东江环保、威立雅、光大国际,东江环保作为行业第一,核准产能为160万吨,市占率仅为3%。


总体而言,我国的危废处理行业属于“小、弱、乱”,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危废的许可证制度,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

1)危废种类繁多,技术要求高。不同种类的危废含有的危害物千差万别,因而每种危废需要不同的处置技术与处置资格,我国目前有479种危废,涉及到45行业,而我国危废行业起步晚,在无龙头公司的情况下,各种中小公司纷纷进场,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因此只能拿到少量的资质许可证,我国90%以上危废处置企业仅能处置5种以下危废种类,技术壁垒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众多的情况。

2)运输半径小,跨省运输难度大

新固废法虽然取消了危废省内转移审批的有关规定,促进了各省利用处置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份之间产废单位与经营单位信息不对称、各地环境治理水平和管理要求不一、环境保护属地化管理等诸多因素,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尚未取消、仍然采取审批制,而且审批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3)从建设到审批周期长

危废项目从从审批到投产要求高,时间厂,一个项目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很多企业在拿到危废的资质之后由于资金或者时间的原因迟迟不投产,导致虽然核准的产能较多,但是无法投产


以东江环保江西项目为例,东江环保作为行业龙头,目前拥有76万吨的产能,项目从中标到投产,均需要3-5年的时间。


5.并购发展催生千亿市值公司

5.1 近年来危废并购频发

由于危废行业的以上特征,龙头公司的发展依赖并购,随着环保趋严,未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龙头公司将逐步通过并购进一步成长。


上市公司61企并购案中,除隆华节能、神雾环保、东旭蓝天外,被并购的企业均为环保企业,其中有31企并购与原主业高度相关,收购资产横向扩张30家,例如巴安水务、海峡环保,纵向扩张7家,比如博世科收购加拿大土壤处理公司RX。相比横向扩张,纵向扩张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环保产业链较短,上游主要是环保设备类,大多数的并购是通过横向扩张进入其它地域。

进军新业务的案例有24家,方向为危废、工业环保以及环保设备,其中危废高达9家,工业污水2家,设备4家,为并购的主要方向,这也与危废跟工业环保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相关。

随着环保督查的加严,各省的危废无害化处置费用逐步提高,

由于危废项目建设周期长、技术壁垒较高,因此危废项目盈利能力强,尤其是危废产量与处理量缺口大,各地处理费用不一。由于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支持,危废处理将迎来黄金期,危废处理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从各地的危废处置定价来看,填埋处置的价格一般在2000-4000元/吨,焚烧处置的价格一般在2000-5000元/吨,各地价格差异较大,主要是受危废产量与处理量缺口大小影响,缺口较大的地区如山西、四川,处理费用相对较高。

由于无害化的产能短缺,危废无害化处理的盈利能力比资源化好,一般资源化的毛利率在20%-30%之间,而无害化的毛利率可以高达50%以上。

来源  广证恒生